《莊子》云:“井蛙不可語海,夏蟲不可語冰。”坐井觀天,安知天地之廣闊。偏安一隅,又怎能看到世界的美妙,小溪淺薄,便使它局限于自己的半畝方塘。圣人之所以偉大,一方面在于他們的博學知識,更為重要的是眼界心胸,是可容納天地的寬廣胸襟。
格局決定收獲。課文里的“且放白鹿青崖間,須行即騎訪名山”與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(quán)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”正是仕途不順的李白在被貶回鄉(xiāng)后所寫,字里行間盡是豪放、瀟灑與大氣。蘇軾流放海南,卻樂于悠然自得,于是有了“日啖荔枝三百顆,不辭長作嶺南人”的自在。雖然李白、蘇軾仕途失意,但內(nèi)心卻并不為之所動,依然心安自在,這恰巧成就了他們流芳千古的詩句。還有中國新文化運動領袖魯迅先生,早年在日本學醫(yī),為的是懸壺濟世,拯救他人于危難之中, 當他發(fā)現(xiàn)他費力拯救的國人的思想?yún)s是麻醉的之后,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的求醫(yī)之路,選擇棄醫(yī)從文。從那一刻起,他決定用文字喚醒國人沉睡的意識,于是便開始了他拯救中國的漫漫人生路,在拯救人的肉身與精神這兩者之間做選擇時,魯迅先生毅然選擇了拯救靈魂。也正是這樣的格局,才為中國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帶來了曙光。
人生中的每次博弈,充滿著兇險與抉擇,心安者,成萬事。事情壓不垮人,倒是不安的情緒容易把你帶進死胡同里。撥開烏云,太陽一直在你頭上。越是繁雜的世界越要學習有容乃大的心胸,這樣才能更好享受自己的美麗生命。(韋柳琴)
|